初次造訪田寮洋就與遠道而來的三隻鴻雁巧遇,首次是在空中看到他們的身影..
當時我還來不及看,只聽老師說"是鴻雁~快看~",說時遲那時快,等我望遠鏡喬好時,已不見蹤影..
還好老爺在同學的提醒下,按了幾張快門,留下了飛行版的鴻雁記錄照..
稀有過境鳥~
哇..羽色真的很漂亮耶..
因為體型有87 公分,飛起來相當有份量..
如果不是老師在旁解說,我還傻傻的不知他們是稀客,老師說連他都已有二十多年沒在台灣見過鴻雁了..
另一位老師說他賞鳥五年的時間,也都還沒有機會遇見他..
哇~~我們真是好眼福,可以在賞鳥第五個月時就與他們在田寮洋奇遇..
從遠處觀察落地後的三隻鴻雁都蹲坐在水塘邊,不知是否剛到台灣所以還很疲倦..
其中二隻都不想動,只有中間這隻伸長脖子警戒中..
由於距離真的很遠,所以老師帶我們到另一處山坡上往下看..
發現他們已經開始覓食
同時也有攝影同好準備補捉他們的身影..
可能感覺到周圍的環境改變,白鷺跟鴻雁開始往草叢方向移動..
其中有一隻伸長脖子警戒..
由於我們不是專為鴻雁而來的,所以我們要繼續拼鳥去,大家觀察一陣子後也就離開了..
沒想到,就在火車鐵軌的另一邊居然又再次見到他們的身影..
有翅膀果然移動速度比較快.這時看到他們開始覓食..
也開始在水田裏走動.
我們離他們還有段距離,所以照片不是很清楚..
回家查了一下資料,才知道鴻雁在古代是作為"書信"的代稱..
鴻雁是一種群居水邊的大型候鳥,隨季節變更而遷移,每年來去都有固定的時間,他們信守時間,
有組織的群聚活動.所以在古代通信不方便,就希望能透過具有"仁義禮智信"的候鳥來傳遞書信...
在<漢書.卷五十四.蘇建傳>記載,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,單于脅迫他投降,蘇武不願屈服,
所以被流放在北海牧羊,無法回漢朝.一直到漢昭帝初年,漢朝與匈奴和親,趁機要求釋放蘇武,
但匈奴卻謊稱希蘇武已死.不久,漢使者再次到匈奴,並得知蘇武並沒有死.就編了一個故事跟單于說
有天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,射中一隻鴻雁,雁足上繫著一封帛書,上面說明蘇武還在某個大澤中.
單于一聽大吃一驚,只好向漢使認錯並釋放蘇武.蘇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後才得以回到漢朝..
也因為這個典故,"鴻雁"就被用作書信的代稱.
在現代,大家已很少用真正的書信往返,透過E-MAIL\FB\ MSN等訊息傳遞的速度加快,
但人與人的實際互動變少了,往往關心電腦那端的朋友,而忽略了週遭的至親好友..
所以有時間,別忘了留些時間陪陪身邊的人哦~
鴻雁啊~別急著走!!希望約好明年此時,依然可以看到你們來台的身影~